世界上最恰当的距离
是让人保持轻松愉快
这个出门就热到湿透透的小红点
人民跟热情洋溢这个词有着
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调查显示
新加坡是亚洲最冷的国家
可能因为怕冷
“100万人想离开新加坡,
5年之内就走!!!”
“我为什么不离开新加坡?”

新加坡式坐电梯
是集体的静默
如果不是偶尔有孩子吵吵闹闹
如果不是还有
“Doors are closing……”
你会以为
自己正在葬礼上默哀

新加坡式的沟通
真的是“君子之交”
新加坡本地人邻居
还是只停留在

每次多开口一句
都是尬在已经匆匆走开的背影上
心里默念
其实我只是想说
上次你女儿看见我拿的包子
很想吃的样子
我包了很多
想给你们家几个
新加坡式的协商是
如果你家小孩子太吵了
在新加坡,不会有邻居敲门说
吵到我们了,小声点好吗
你只会收到一封投诉信
勒令你去有关部门交代

谢谢你的礼貌啊
可是我宁愿你来我敲门家说
别吵了,睡觉呢!
不然我真以为自己住在荒山
当然,你遇到麻烦
你的新加坡邻居
不过,
方式是帮你报警
而不是参与进来
参与别人的事

对,这样才符合
新加坡式的礼貌
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
住在小坡的话,
20%住公寓的人从未跟邻居讲过话
53%的人即使长时间不见邻居出现,
也不会探听对方是否出事
81%的人没有邻居家的电话号码
还想让邻居帮你收个快递?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
最不习惯的,
是新加坡人挂在嘴上的
好想念
“前面的大姐挪挪脚呗,
不过,如果这么在新加坡这么干
大概您会收到一个眼神,里面写着

我们做过一个小调查,
竟然真有相当部分的人,
对于这部分人,小编表示
您要不去北欧
感受一下人均1米多的距离感?

原来,新加坡还是社恐患者的天堂
喜欢安安静静自己活着
新加坡式的暖心
“我为什么不离开新加坡?”
“因为这里很温暖”

不久之前
一位“心大”的新加坡孕妇当街生娃
有人高举着在现场买来的布条和毛巾
临时人肉搭建了一所“临时产房”
有人帮忙找来毛巾包裹住宝宝
有人去附近找来医生

上个月18日,
网友拍到一位14岁的新加坡小女生
在默默地帮90多岁的陌生老奶奶收拾纸板
小女孩听不懂老奶奶的潮州话
她们也没有什么交流
不过这不妨碍她忙活了半个多小时
小女生说:
只要你想帮助别人,
没有什么是障碍。
我只是不想看着她一个人,

4月16日
新加坡CBD爆发重大车祸
一名女子被卡在车底流血不止
没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只有身体力行的帮助
20多名在场的男士
当警察到场,
大家都默默散开了

在新加坡的一个交通路口处,
一名华人女生和
一名印度锡克教徒打扮的老者
正在等红灯
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华人女子没有说话,
默默撑起伞严严实实遮住了老人,

去年年底,
一个自闭症男孩在芽笼巴鲁走失
新加坡展开了全城大追寻
无论是路人还是警察都行动了起来
最后,走失男孩被警察叔叔送回家

不仅是对人,
新加坡人对猫猫狗狗也充满了怜悯
不久之前,汤申路上段车流量很大
一只小狗在马路中间紧张地走着
路过的司机都尽量减速避免撞到它
有一位中年男子停下车,
冷静地将小狗拾起,
并把它带到安全区。

“我为什么不离开新加坡?”
“因为我习惯了这里的不焦躁,
不是热情似火
也没有娴熟到让人如坐春风
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
就悄悄笼罩在你身旁的暖
我喜欢早晨上班匆匆忙忙
来自路边安娣、清洁大叔或者巴士司机
喜欢总有人按着电梯
等所有人先走
喜欢只要有人看见你过来
就按着电梯等你
喜欢肆无忌惮出来
和你对视的四脚蛇、小鸟、小乌龟
没有人因为喜欢或者好奇
喜欢那些装饰在路边的花
就那样安静灿烂的开着
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变成残花
喜欢那些睡在路边
就像家猫一样

说起这些,
那些带有温暖和关爱的尊重
我们也默默记在了心底
也许新加坡人就是不太善于表达
适当的距离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帮助
“我为什么不离开新加坡?”
“因为我被坡岛的贴心‘惯坏了’,
如果仔细观察,
会发现新加坡有很多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
最感动的就是
屋子里竟然就有垃圾槽!
直接打开盖子把袋装垃圾丢进去

天呐,哪个天才发明的
我要谢谢他!
再也不要先收拾好自己,
最近新型双位垃圾槽上线,
请get新知识
垃圾分类丢

第一次来新加坡的人会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新加坡人都不打伞
其实新加坡有出行神帮手
四通八达的戴帽走廊“shelter”,
从地铁站、巴士站一直连到组屋楼下

如果你觉得红绿灯
只是用来过马路用的话
新加坡的红绿灯
不仅能倒计时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一般都有按钮
按按钮就能通过
不过,另外一个功能
可不是人人都能用了
刷乐龄卡或者残障人士卡
绿灯时间就能延长6-13秒

为什么新加坡的残障人士
愿意出现在很多公共场合
因为到处都是贴心设计,
红绿灯为视障人士设置了声音
体障人士也有遍地开花的导盲砖
为他们引路
新加坡的导盲砖
多到有网友还以为是

新加坡从建筑到交通工具,
不但方便了残障人士,
更方便了带娃出门的妈妈,
新加坡的每一辆公交车,
都在后门自带一块板子,
把板子翻下来就变成一个稳固的斜坡,

轮椅和推车专用斜坡
只要有楼梯的地方
直行电梯,
只要有扶手电梯的地方
新加坡的楼梯扶手
长得都很奇怪
层层叠叠的,干嘛呢那么丑
那是给小朋友们设计的

所有的公共场合
只要有卫生间的地方,
都有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
最近几年,还加上了尿布台,
基本上全岛各大商场都有母婴室,
有人数过仅一条乌节路上,
在新加坡遛娃,根本不用动脑筋
新加坡公园里、社区里、海边、商场里,

即使超级豪华版,
集攀岩,滑梯,戏水为一体的游乐场,
你说我为什么不离开新加坡,